12.25.2006

用問題解決問題 III


仔細想想,(Product)Red 其實也不過是在眾多特別版中的其中一個。只是聰明的市場推廣部將「做善事、改變世界」這個附加價值(added value)加入這個特別版中進而吹捧。

特別版的產品,故名思議就是有著特別的設計。意思就是,在眾多已存在的產品中,再要加入這些所為的「特別版產品」。 換句話來說,在眾多因產品積存而被棄置的垃圾中,這些公司願意機於不同的理由,再添加更多的「特別版垃圾」。美其名是讓消費者一起行善,實質是要賺更多的錢、更多的名氣(popularity)和更多的商譽(goodwill)。

想深一層,生產這些產品所要付出的又豈只是生產的費用?!當中有多少是「不能更新」(non-renewable)的原料?當中又有多少是「不能分解」(non-decomposable)的原料?對環境的影響又是多少?對人類的影響又是多少?

再想深一層,有同樣問題的又豈只是特別版的產品?拿手提電話來做個例子。一個人踏進一間賣手提電話的店鋪,在他眼前的有多過十款的手提電話。而無論他選擇那一款,店員都能從鋪後的貨倉裡拿出他所選擇的。倘若十個客人進了這店鋪都肯定能買到他們各人所選擇的手提電話,貨倉裡就最少有一百部的手提電話。再想一想,在這店鋪所處於的地區中,有多少間同樣的店鋪?再想一想,一年後當推出新款的手提電話時,之前積存的商品會被送到哪裡去?

**********
想在不需改變或影響生活模式的情況下改變世界?這樣的「行善」都只不過是出於方便,而不是出於真心。

而一個真心的警告就是:「只因我們現在還有機會、能力,所以能夠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但持續地破壞環境生態,我們將會什麼也沒有。」

10.28.2006

用問題解決問題 II - Superman said...

Superman said, "I want to save the world,
but I'm too busy sipping my latte."

10.20.2006

用問題解決問題 I

最近在市面上,出現了一些叫(Product)Red的商品。這個「運動」是為一個叫The Global Fund的機構籌款,用以對抗愛滋病、結核及瘧疾。每當消費者買一件(Product)Red的商品時,某部份的錢將會被撥入The Global Fund,用作支持非洲愛滋病計劃的基金。如一張AmericanExpress Red的信用咭,「合格消費」(eligible spending )的1%將會被撥入該基金。又如一個約二百元美金(Product)Red的iPod nano,十元將會被撥入該基金。

整個概念看來不錯:擁有名牌商品,同時亦做善事。整個概念正正被它網站裡的一句說話摘要起來:「What better way to become a good-looking samaritan?!」


讓我給予以下一些資料:


- 今年年底,北美將會有五億五千萬部未用過的手提或無線電話等待著正確的廢棄處置;而在未來數年,這數目將會以平均一年一億七千五百萬部繼續增長

- 加拿大每年平均所棄置的過時電腦、電視及手提電話的廢物,約有七萬噸(當中二萬噸被棄置在大温哥華的垃圾堆田中);當中有害物質有鉛、水銀、鎘及砷(砒霜)


- 在一份二零零二年的報告裡指出,在北美所收集循環再用的廢物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廢物是未經處理而被直接運往別的國家,如巴基斯坦、印度、中國等;而因當地廢物循環的技術仍十分落後,很多地方的土地和居民也被廢物中的有害物質影響著


這些資料和(Product)Red有何關係?
<待續>

9.23.2006

Can’t let go 的...


"YOU ARE WHAT YOU CAN'T LET GO OF."


Can’t let go 的」,可能是美好的回憶、傷痛的經歷、堅守的信仰、不斷的錯誤、…

無論是甚麼,「can’t let go 的」都會在你四周徘徊。是好、是壞,你本人應該最清楚。

9.19.2006

少而豐富

Oscar Peterson,加拿大國寶級的爵士樂鋼琴家,對於他在少年時的音樂歷程,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The only way to listen to good music then is to make your own music。」

從小開始,Oscar的爸爸就很著重兒女音樂的教育。而每當他爸用辛苦儲蓄得來的錢去買一隻「黑膠」唱片回來的時侯,Oscar都會不斷地重聽著這隻唱片,直至他爸大約三個月後買一隻新的唱片回來。而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Oscar會嘗試著用鋼琴,把所聽到的演繹出來,亦會用自己的方法把所聽到的重新地演繹出來。

懂得少許爵士樂的人,也知道當中的樂理不是那麼的簡單。把所聽到的演繹出來,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用自己的方法把所聽到的重新地演繹出來,更是難上加難。當中所需要的時間、精神、耐性、明白、等等,是何等的多。

接收的雖不多,但是有意向、目的的管理,讓這些都變成豐富。


音樂是一種自我表達。「創作裏人找到滿足,是一種真正的自我表達,也是群體合作的成果。」而每次聽Oscar Peterson的自我表達的時候,心中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9.18.2006

多而無當

很多人也有在網上下載音樂的習慣或經驗。相信這「很多人」裡面,也有著很多知道及宣稱自己是異客的人。是合法還是非法、是對還是錯,各人心中自有答案。在這裡,我也不打算討論這個問題。

但從音樂創作的方面來看,這「不斷下載音樂」的習慣實在是在削弱一般人的創作力。可能你會說,音樂越聽得多,腦裡的音樂知識就越豐富,靈感就越多,創作力就越強。原則上,這是對的。

但是,「你」應該是個「一般人」。大部份時間,音樂對你來說只是一些背景的點綴。又或許,聽音樂只是一個你向人表達「你有緊貼潮流」的動作。又或許,縱然你有不斷地、專心地聽某首歌曲,但也許只是因為你喜歡那首歌或那首歌正紅得發紫。你所聽的音樂,從來沒有豐富你的音樂知識、強化你的創作力。甚至不用說這些,你所聽的音樂,根本沒有豐富你的生命。

接收的雖多,但是沒有意向、目的的管理,這些都只是「多而無當」。有智慧的更能看見,人在很多其他生活裡所做的,也是「多而無當」。

每天不斷的吃盡這世界,最後活得像頭豬!


9.16.2006

打開菜單唱讚美


當打開菜單的時候,你都在想些什麼?
好吃的?難吃的?想吃的?價錢?種類?合符心情的?

我建議大家,當打開菜單的時候,先唱出讚美。

不要輕視這讚美!(尤其是知道及宣稱自己是異客的)

這讚美承認了(acknowledged)幾樣重要的事實:
一 有一位比我們更偉大的,照顧著並供應著我們的每一天
二 我們是異客,在這地球上,是有需要去履行這身份的責任
三 我們所得到的,不是讓我們去擁有,而是讓我們去管理

有智慧的更能看見,這讚美是代表我們的信仰對我們的生命的眞實性。這讚美,亦能代表我們對生活上其他事情(如上班、上學、帶小孩、買東西、耍樂、等等)的看法和態度。這讚美,更能代表我們對我們的「生活模式所影響到的範圍,有更清楚的理解。

但也不要忘記,是這些認知讓人有這樣的讚美,而不是「讚美」讓人覺得自己有這些認知。前者是眞情流露,後者是自欺欺人。

9.04.2006

請盡心、請盡力


有一次,我在温哥華Granville Island裡的一家店子,叫了一客Fish and Chips。員工的服務態度,已經讓我的信心有一點兒動搖。但心想:「服務態度未必代表食物品質」,所以還是想試一試。當我將那塊魚放進口中開始品嘗時…

坦白說,我從未吃過那麼難吃的Fish and Chips!

雖然,因為不想浪費食物而把它全吃掉,但心裡不其然在想:「究竟那個老闆開店的原因是什麼?」對我來說,廚師的責任是:「運用努力得來、不斷進步的廚技,將不同的材料,煮成美味的食物。」

沒錯,錢可以讓你買到不同的材料。但材料是由大自然而來,沒盡心、沒盡力的烹調,是在浪費資源。更嚴重的說法是,沒盡心、沒盡力的烹調,是在世上散播痛苦。

同樣,時間可以讓你活出不同的生命。但生命是從那位比我們更偉大的而來,沒盡心、沒盡力的管理,是在浪費生命。更嚴重的說法是,沒盡心、沒盡力的管理,是在世上散播痛苦

8.31.2006

勁!

世上有很多「勁」人,最近我在互聯網上就看到一個。

Yanick Dusseault

當細細地欣賞著這人的作品時,心裡突然在想:「他究竟用了多少時間來作畫?用了多少時間、精神、心思來學習、練習,才能有這樣「勁」的畫功?」

我想很多人都像我一樣,希望有朝一日能擁有一個能引以為傲的技能。更想能夠用這技能,來榮耀那位比我們更偉大的。

問題是:我願用多少時間、精神、心思來追求?
更重要的問題是:我為何想追求?

8.29.2006

二十

最近有機會和一位異客阿爸(即已是阿爸級的異客),談及人生計劃的事情。

他說:「倘若我還有六十歲的生命,三份之一用在睡覺上,另外三份之一用在必需的事情上(如上班、上廁所、做家務、買日用品、等等),那剩下的就只有二十年。只有二十年…我們應該怎樣使用這短短的時間?」

二十年,我該怎樣使用它去履行這異客身份的責任?

8.28.2006

八卦


小孩子都很喜歡四處探索。吹風筒發出的聲音、近距離跳躍的小鳥、水龍頭射出的水珠,都能讓小孩子好奇地看過半天、甚至伸出他們小小的手去觸摸。

很可惜,他們對身旁事物的探索,往往會換來大人狠狠的一句:「不要那麼八卦!」


反過來,能讓大人好奇地看過半天的是:明星動向、新款手機、電視劇集、流行音樂、名牌產品… 一些其實與自己沒有多大關係的事物。更甚的,有些人已經對什麼也沒興趣。


做了異客有一段時間的人,往往有一個傾向:覺得自己對世界已經是料如指掌。對於如何處事、如何過活、如何看世界、如何看自己,已經覺得是沒必要改變也沒有改善的餘地。


想深一層,這些都是因為大人已經不懂如何「八卦」一些該八卦的。更痛心的是,有這傾向的人,年紀已是越來越小。


良性八卦」是絕對需要提倡的。從小孩子身上學習吧!

8.26.2006

天眞?無知? - II


我想,承認無知比天真地活著來得更強。「承認無知」讓我有機會去尋找活著的意義,從而讓我更有計劃、盼望、喜樂地活著。「天真地活著」能讓我享有短暫的快樂,但卻讓我完全忽略了在這地球上的時間,跟那我能夠活在其中的永恆的時間相比,就像是將一粒沙跟一個海灣相比一樣,小得離譜。

正因為有這樣大的差距,這也成為世上最好的一個投資;用這短短的一生,去投資無盡的永恆。

8.25.2006

天眞?無知? - I


生活有規律的人,每天都會把一天計劃得井井有條。正所為「一日之計在於晨」,在廿四小時的一天裡,何時做何事就早已計劃好。 而大多數的人,也會為自己一生而有所計劃。例如,念什麽學校、做什麼工作、結不結婚、要不要小孩、何時退休、退休後怎樣生活、等等…在這XX年的一生裡,何時做何事就早已計劃好。

X X 年 的 一 生 . . . . . . . . . .

不得不承認,對這,是 無 知 的 。

異客處處

異客,處處都是。奇怪的是,從外在行為來看,很多異客都不知道自己有這麼一個身份。縱然知道,甚至在人前宣稱自己是異客,他們的生活態度和模式都不怎樣反影這個認知。

登陸地球將近三十年的我,雖然對怎樣活出這身份仍在學習中,但我清楚知道某些關於這身份的事實。以下是其中幾樣:

一 這身份是受於一位比我更偉大的。
二 生在何時、生在何地、生在何處…都是我權力範圍之外的。
三 能在這地球有多少時間去履行這身份的責任,是我不知道的。
四 異客,顧名思義,這地球非我家。

異客處處,你知道自己是其中一個嗎?

8.24.2006

異客

『如果我發現自己內心存有一種「這世上的任何經驗都無法叫它滿足的渴望」,最最可能的解釋是:我是為另外一個世界而造的。』